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hi合乐在线客服
您现在的位置: hi合乐在线客服 >> 文章中心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巴黎《茶花女》 厦门翻新韵


 
巴黎《茶花女》 厦门翻新韵
 
——浅谈《茶花女》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及与福建的不解情缘
文/ 邵燕
 
中文版《茶花女》歌剧鹭岛首演预告
时间:4月23日、4月24日
地点:hi合乐在线客服音乐厅
 
 
   《茶花女》可以说是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主人公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感动了几代中国人,并享有“外国红楼梦”的美誉。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更是在话剧,尤其是歌剧舞台上生生不息,并几经沉浮,如今更是在我国歌剧事业复苏的“春天”,作为经典剧目被一再翻演,逐渐为大江南北的观众所熟悉。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法国。小仲马一举成名之后,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话剧《茶花女》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后又由皮亚维作词,威尔第作曲,改写成歌剧,于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连原作者小仲马都曾感慨: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小说,剧本,歌剧都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这也是世界艺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
 
   《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也是经过了小说译本-话剧改编到歌剧译唱的过程,并与我国新文化史紧密相连。
 
    1899年,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以冷红生为笔名翻译法国小说小仲马的名作《茶花女》(译名《巴黎茶花女遗事》),起初于1899年2月以“素隐书屋”名义刻版印行。 “由于这部小说内容新鲜,译笔凄婉而有情致,一时风行海内,不胫而走。”严复曾赞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作为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它极大冲击了我国“才子佳人”式的旧文学传统,无论从小说内容,文法结构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影响了后代文学家的创作。
 
    1907年,李叔同先生在东京创办春柳剧社,也正是这部《茶花女》,翻开了中国话剧史的第一页。从此,《茶花女》就在中国话剧舞台长演不衰。“开山祖”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及他首演的话剧《茶花女》,都如同他那传奇人生一般,在百余年后还为中国话剧界一再缅怀,成为话剧界保留的经典剧目。
 
    而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一门艺术,歌剧《茶花女》在中国的演出,则要追溯到建国后。据中国第一位演唱《茶花女》的男高音、82岁的李光曦老先生回忆,《茶花女》是在前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为了“占领剧院,发展艺术”,从古今中外的优秀剧目中挑选出来的。1956年12月28日,苏联专家帮助中国排演的歌剧《茶花女》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这也是中国人看到的第一部西洋歌剧,这是由苗林和刘诗嵘参考俄文和英文版译配成第一部中文版的《茶花女》,这在当年的文艺舞台上,是一件极为轰动的大事。从1956年首演到文革前的1966年,歌剧《茶花女》上演了100余场,风行一时,从此,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茶花女》有了一个中国人独享的身份:“中国人最熟悉、最亲近的西洋歌剧。”
 
    然而文革十年,所有的艺术门类都被整肃,全国上下只是“样板戏”的天下,歌剧在中国的演出被迫中断。但是真正的艺术总有它不懈的生命力,1978年中央歌剧院刚刚从“文革”造成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时,第一部复排的就是剧院保留节目——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由被“冷藏”多年的我国第一位在国外登上歌剧指挥台的郑小瑛担当全剧的指挥。
 
    1979年深秋,在中央歌剧院全体同志的努力下,被禁演十几年的歌剧茶花女又与北京的观众见面了。演出效果出奇般的热烈,随即在京、津、宁、沪、杭等地的巡回演出,均造成了轰动性的影响。特别是在有2000个座位的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里,创下了连演40场都场场爆满的空前纪录。为了让听众更好欣赏歌剧,郑小瑛还由此开始了她招牌式的“20分钟歌剧音乐讲座”,在每一场由她执棒的歌剧开演前,她都在休息厅里为观众介绍本部歌剧的音乐特点,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从那以后,郑小瑛演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渐渐地,“去看歌剧以前一定要听郑小瑛讲座的说法不胫而走”,当《茶花女》在南京巡演时,竟有二百多名观众提前一小时来到剧场,在休息厅里占据听讲的有利位置;去上海巡演前,由于海报上没有提到开演前有讲座,就有观众迫不及待来信询问:“郑老师,我在北京出差时听过您精彩的讲座,回来就给同事们做了宣传,现在大家等着听您的讲座呢。您可一定要讲啊!”就这样,歌剧《茶花女》风靡全国,“郑小瑛模式”的讲解,也日益深入人心。
 
    由《茶花女》开始,一批用中文译唱的西洋歌剧日益丰富着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歌剧舞台, 1988年,郑小瑛还与中央歌剧院带着中文版的《蝴蝶夫人》和《卡门》到港澳和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艺术节巡回演出,产生了意料不到的轰动效应,新闻界一致对中央歌剧院历经文革后迅速恢复并表现出的“奇迹般的朝气和活力”表示赞叹;1987年郑小瑛作为文化使者应邀飞赴歌剧故乡——意大利,当她向人们展示中央歌剧院用中文译唱的普契尼歌剧的录像时,感动并折服了外国同行,并被当地著名乐评杂志盛赞她为“穿裙子的卡拉扬”。
 
    转眼新千年又过了十一个年头,《茶花女》在中国也流传了一个多世纪了。特别是在我国文化演出市场日益繁荣的春天,北京、上海的歌剧事业也日益蓬勃,2010年,国家大剧院就请来国际著名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执棒兼任艺术指导,中西合璧的演出团队打造了豪华大气的新版《茶花女》,并凭借国际著名导演海宁·布洛克豪斯光彩照人的“镜面”设计,成为了一时美谈;今年,国家大剧院版的《茶花女》又在年初搬上舞台,法国当红女高音茵瓦-穆兰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再次引起轰动。
 
    非常有意思的是,《茶花女》与福建有着绵长的不解之缘:《茶花女》最早是福建人林纾翻译的;而在中国最早把她改编为戏剧并演出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后来在闽南生活了很多年并圆寂于此;而今,福建人郑小瑛教授,又在厦门把她进一步草根化——以福建演员为主、向平民百姓普及。
 
    去年刚刚成立的hi合乐在线客服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将于2011年4月,在厦门首演歌剧《茶花女》的中文版音乐会。与时下歌剧界邀请国际大腕重金打造原文经典有所不同,郑小瑛教授时隔二十余年再次执棒的这部《茶花女》,为了使西方歌剧也能融入福建的音乐生活,她坚持培植福建的“草根”歌手来参与演唱,经过物色挑选,饰演“茶花女”维奥莱塔的A角请来了中央歌剧院福建籍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B角是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的老师刘淘,饰演男主角阿弗莱多的是福建邮政艺术团的歌唱家王顺和华侨大学的“海归”郭伟老师,老阿芒演唱者是中国武警文工团的福建籍男中音歌唱家孙砾。阮余群和孙砾都是从福建“草根”走向国家级文华大奖获得者的成功青年歌唱家,他们的“领军”将会大大提升此次厦门《茶花女》的表演水平。其他角色和合唱也都是厦门的音乐发烧友。更难能可贵的是,“阳春白雪和者日众”,郑小瑛教授还要通过这部歌剧,恢复中文译唱的老传统,为了使中文译配更加完善,她还在不断修改。
 
    有理由相信,时隔二十余年郑小瑛带着她的“徒子徒孙”再演《茶花女》,开启的不仅是厦门的歌剧天地,更是将歌剧如同她的交响乐事业一样,走一条“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平民化道路。歌剧——这颗艺术皇冠上的宝石,正在郑小瑛教授的努力下,将她的种子播撒到厦门乃至福建艺术爱好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