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hi合乐在线客服
您现在的位置: hi合乐在线客服 >> 文章中心 >> 厦工要闻 >> 正文

力耘论坛(第38期)| hi合乐在线客服:领悟国家教育大战略 创造学校发展新动能


 

领悟国家教育大战略 创造学校发展新动能

hi合乐在线客服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国家教育发展的宏大战略规划,我们都有许多认识的提高与思想的领悟。

最近,又学习教育部部长怀进鹏8月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作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国家教育改革路径的阐述,使我们对学校今后改革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具体措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通过改革来创造学校发展的新动能的决心和信心。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谈谈学习和思考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学”与“质的提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怀进鹏部长讲道:“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教育‘量’的短板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质’的提升成为紧迫的需求。”所以,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提高教育质量。”这个关于国家教育情况的宏观分析,在深层其实意味着以下几点:

1、接下来教育发展的关键将不再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升。换句话说,从现在起,国家将不再谋求学校的数量的增加,而是重点提升现有学校的教育质量。

2、高质量办学既是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也是对所有不同层次的学校的严峻挑战。明白地说,劣质的教学将会遭到被遗弃的命运,“质”不高的“量”,在未来有可能被逐渐淘汰。

3、从高校来说,今后的政策制定、办学评价、教育保障等等都将明确地向“质”的提高方面靠拢。

从我们学校来说,近几年我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也明确地针对如何提高教育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我们提出“调结构、稳规模、促融合、提质量”的举措,我们正在推进的“高阶教学”等等,都是为了促使学校真正地在质量提升上脱胎换骨。我们不仅要争取到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证,而且要获得实现“百年名校”理想的生存基础与延续可能。

这一点是我们大家必须非常清楚的。未来,对于民办大学来说,没有质量,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空间,所以我们必须切实而持续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自我将就,不能自甘平庸,更不能任性发展,必须为实现提高质量的目的而采取科学的、踏踏实实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在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下进行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怀进鹏部长明确提出,要“聚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建立“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部对今后学科与专业设置调整方向的重要说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往往趋向于“多而全”的共同习惯。但是,随着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这样的设置习惯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学校设置“多而全”的老旧专业,已无法适应国家发展的新需求,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我们学校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学科专业的调整融合,并积极建设适应国家需要的新兴学科与专业,这个做法是具有前瞻性的。

但是,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在国家提出“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时候,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学校学科专业与国家需要的匹配度,并做出通盘的规划。我们目前已经设置的具有前沿性的学科专业,还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持和其他方面的保障,还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地去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

除了学科专业的调整之外,还必须特别重视的是,我们在办学模式的调整变革上已经有过许多良好的探索,我们的“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实施,我们的“全员育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我们的“高阶教学”的强力推动,我们的十大创作坊的运作、产业学院的建设等等,都在努力建构我们自己的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接下来,我们还要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在模式的转变上进一步从形式的改变走向深层次的内涵改变,使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也更加有效。

 

三、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中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要“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怀进鹏部长也强调了这一点。

这一点在我们学校一直有着明确的理念,也在实践中形成了突出的特色。概括地来说,就是我们作为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一方面强化着我们的科技教育,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人文教育,并且明确认为,这两个方面的协同就是为了育人,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人”的培养。在我们一直建设的学校教育文化体系中,校园文化建设、博雅通识课程教学、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等等已经占有了一定的比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更应该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上形成更为理想的状态,并最大可能地影响我们学生的培养。我们最近在研究的“关于提高博雅通识课程教育质量”的问题,以及我们将要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对我们如何在两方面的协同上都将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拓宽学生成才通道,为具有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创造发展条件

怀进鹏部长在谈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时,特别强调:要“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培养方式多样化、人才结构多层次的时代要求,为具有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创造发展条件,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对此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1、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禀赋、潜能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这两者之间的对应性是教育必须重视的规律之一。

2、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同一规格、同一标准的人才,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的培养,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培养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成才,“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教育对所有公民“人”的价值实现必须尽到的责任。

我们过去在充分认识到这些的同时,采取了许多相关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某些制度化的要求的约束,也由于教师认识和教学能力诸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实际中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教育的使命出发,我们今后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还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1、把研究学生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也作为每一个教师必需的教学认知。学校要研究学生的整体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总体培养方案,教师要研究自己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设计出自己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实施细节。这既关系到我们的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也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境界和工作能力,是学校要花大力气进行的工作。

2、必须认识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大学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得、习有所长,通过四年的学习之后,既能为社会所用,又能够感受到自我人生的欣然与满足。

3、事实上,在目前阶段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着心理成长上的障碍和学业完成上的困难,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这样的事实,还必须想方设法帮助我们的学生跨越障碍,解决困难。

 

五、推动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最关键的是高校如何形成与企业联姻的强大吸引力

怀进鹏部长在谈到“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时,特别强调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这是长期以来高校都在尽力实践的,但因为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还不能满足国家在推动企业发展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期望。

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特别是最近两年里,我们推动“项目式教学”“企业进课堂”,成立学研产企业学院、产业学院等等,都是为了推动学校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并期望形成与企业间良性的持续关系,使我们在这样的关系中培养企业和社会其他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但是,由于我们还是年轻的学校,我们的科研团队、科研能力还处于逐步提升的阶段,所以,我们还必须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六、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明确提出的关于人才评价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国家今后科技能力的提高,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办学都有着特别的指导意义。

1、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评价上,实际流行的是以论文、经费的数量为硬件标准的评价模式。过于地依赖这样的数量进行评价,就势必造成对真正的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的忽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

2、我们学校还处于学科建设和科技能力提升的初级阶段,要使我们的学科建设水平快速提升,使我们的科技能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必须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这个人才评价体系,注重的不是“帽子”,不是考核上的量化指标,而是以“创新”为核心的“能力、质量、实效、贡献”,这必然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

3、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用来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重视基本规范的建立和执行,更重要的是必须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效能。这样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在我们对教师进行表彰激励、职称晋升的时候也有参考意义。

4、我们学校在现阶段,为了实现某些指标上的突破,还必须考虑对标时的“量”的满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以创新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七、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和机制弊端

怀进鹏部长提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从国家教育层面上来说,如果我们不能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的约束和机制弊端,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沉陷在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泥坑里难以自拔;如果我们不能设法避免机制上的种种弊端,我们也没有办法焕发教育的活力,形成真正高质量的教育。

从我们学校的层面来说,如果我们不改革,不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不改变我们因袭下来的管理习惯和缺陷制度,我们也就不能焕发出新的能量,从而在教育质量上得到真正的提高。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在未来高校群落间的激烈竞争中延续自己并逐渐崛起的时候,我们也就很难实现。

我们一直在提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这是符合国家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的。但是,我们也必须同时认识到,对于民办大学来说,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机制上的缺陷,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以先进的教育思想、透彻的教育认识、智慧的教育策略和坚定的改革思维,创造我们新的发展动能,赢得我们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