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教育集团旗下 - hi合乐在线客服
您现在的位置: hi合乐在线客服 >> 文章中心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从hi合乐在线客服校训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我再举一个大家熟知的当代大学生的楷模洪战辉明德立志、矢志不渝的例子。

洪战辉,河南省一个农民的孩子,原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疯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一家生活的重担。

 从读小学、中学到读大学,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靠打零工和做点小生意来维持全家的生活,他既要照顾精神病的父亲,又要抚养年幼的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他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甚至带上妹妹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6年!他16年如一日,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仁爱乐章,尽显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洪战辉的故事向世人演绎了人间的真情,诠释了仁者的力量。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都为那个贫困的家庭、为那个弱小的小不点儿妹妹撑起一片温暖的天。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少年的人生抉择和道德选择。

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007617,在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为全校师生代表作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报告。90分钟的报告会,全场响起52次热烈的掌声。

165个头的洪战辉走向讲台时,所有的学生都坐直了身体,洪战辉腼腆地笑着说:“虽然我个头不高,可我从不觉得自己矮,我希望用知识和能力把自己垫高(这就是他的“志”!),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会后,洪战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问: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一路走下来?

洪:三个字——爱、责任。(——这就是他的理想,)

问:在最艰苦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放弃?

洪:想过,我觉得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但人活着是有责任的,苦难的经历使我变得坚强和成熟。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我内心追求的目标永远都不会改变。

问:成了名人后你有没有什么看法?

洪:没有,我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名人,我是个很普通的人,做着应该做的事。

洪战辉的事迹体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崇高博大的仁爱精神与志向。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永远是中华道德人格的理想诉求。孔子的仁爱精神,历经数千年,孕育着中华民族,成为这一民族的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撑。孙中山说:“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洪战辉的仁爱的志向和实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最好注释和弘扬,更是今天大学生们立志笃行的榜样,。

以上几位之所以能为国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有着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不能不说是与他们从小就受到深厚的儒家文化“明德立志”思想的教育与熏陶有关。他们的事迹无不说明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良知,那就是要始终把道德伦理、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当作立志的前提和内涵。

二、博学

“博学”有两个意思,一是广泛地学习一切可以学到的知识;二是指知识渊博。孔子的博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悉历史,深谙现实;他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也谈为人处事的“小枝节”;他通晓《诗》《书》《礼》《乐》典籍,也识鸟兽草木之名……。

那么,孔子是如何做到“博学”的呢?孔子自己讲主要有以下四点:

1、勤学。勤学才能博学。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读书,勤使用,学问之花只能用汗水来浇灌。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的人,他说他的学问是由于他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敏以求之(刻苦学习钻研)”的结果 。他渊博的知识是从勤问、勤访、勤学中而来。孔子对自己是好学不厌,虚怀若谷,是个 “每事问”的老者,他对学生的学习也同样严格要求 ,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气愤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意思是自己不努力,是难以造就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的回答充分表明了博学与勤勉的关系。

2、不耻下问,学无常师。不居高临下,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切真正有学问的人的共同特点。孔子说:“什么是礼,不懂就问就是礼。”他不耻下问,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在一切能学习的场所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卫灵公问孔子军事方面的事,孔子坦然承认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我还听说过一些;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你的老师为何博学,学问从何而来时,子贡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老师在哪里不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三字经》中也说过说:昔仲尼(孔子),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讲的是孔子设案行礼,拜七岁项橐为师的故事,可见,“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确实是孔子成为博学大师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3、不养尊处优,不怕贫寒困苦,自强不息,从身边“鄙事”做起,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学问与能力。一次,有人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为了谋生)所以才会这许多君子所不齿的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有的。)这与孟子的名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样,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学而不厌,讲究方法。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事要广泛的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关于学习的具体方法,孔子讲得很多,如“温故知新”、“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启发诱导”等等,因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三、修身

“修身”指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也是一个“立志”的问题。“修身为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我们中国人经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的修养是做人做事的前提。中国古代的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德育教育。孔子讲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极为丰富,因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想从以下几点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修身的目的一方面是个人如何恰当地处事待人,另一方面要有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要有对真理的强烈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在修身大师们看来,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对他人,尤其是对现在讲的“弱势群体”的帮助比对个人的享受更幸福。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写进法国宪法中,也挂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的墙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等都是中国知识分子修身的最高境界。举一个儒家大师修身的例子:近代儒家大师梁启超当年患肾病住在北平协和医院,医生给他切错了一个肾,梁先生临死前,请周围的人千万不要对外说医生切错了。他说,中国老百姓刚刚相信西医,还有许多人在观望,旧观念还没转过来。如果因为我的误治,社会上传开了,老百姓又会退却,拒绝现代医学,所以,别公布。大家想想,他是拿自己的生命为医学现代化作牺牲,这就是他的道德,他的修养!

我们认为,作为现代中国的大学,儒家的修身教育也应当走在专业技术教育之前。中国的大学生首先应学作一个真正的“人”,这个“人”不是将来数典忘祖的人,不是技术、机器、金钱、权力的奴隶。这正如北大副校长何芳川呼吁的那样:“科学技术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文精神更易走向匮乏,大家肩负着为人类保存一个精神家园的任务。”

人有文化知识不等于人有素质。在孔子看来,不注意修身,就不配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台湾学者龙应台在其《百年中国》一书举的一个例子令人难忘:二次大战中,希特勒德国的许多军官文化层次不低,个个衣冠楚楚,进门时碰到女士,总是弯下腰为女士开门,先让女士进门,他们甚至会背诵莎士比亚的诗篇,会弹得一手好钢琴;但就是这些表面很有知识很有修养的人,在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国家老人妇女儿童时却是那么残忍!他们的人性哪里去了?前几年在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事件同样令人痛彻心肺,那又是为什么?十几年以前,美国爱阿华州大学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杀掉他的一位中国同学和三位老师,这三位老师是世界天体物理学最顶尖的教授,这样的顶级专家全世界只有六个!卢刚杀人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老师给他的中国同学分数比他的高。要知道,卢刚是中国某大学天才班培养出来送到美国深造的!这次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七五”事件中,不是也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干出了令人发指的事吗?可见,校训中的修身原则,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思想千万不可丢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