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旋波教授莅临我校做《林语堂: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对话》主题讲座

 20221116日晚,博雅教育学院主办了“林语堂: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对话”主题讲座,主讲嘉宾是来自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陈旋波教授,讲座的主持人是博雅教育学院的学术副院长张滇波副教授。参加讲座的还有博雅教育学院孙志森院长、学院的青年教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体学生。

 首先陈教授从林语堂先生的身世经历切入正题:林语堂于18951010日出生在福建漳州平和坂仔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留学欧美。陈教授从林语堂先生的身世经历切入正题,解释了他超高的英文水平来自于他的教育经历,这也正符合他众多身份之一的翻译家身份。

林语堂是一个语言学家,曾经与赵元任等人在白话文运动时期合力推行汉字拼音。在讲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林语堂时,陈教授拓展了很多知识充实了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批评传统文化时火气十足,但总的来说思想仍然较为平和中正。如他极力反对所谓的“废除汉字”,主张白话文,他认为有死的白话文,也有活的文言文,要汲取文言文的精华;对西方文明并不照搬,他曾经放弃家庭原生的基督教信仰整整50;认为西方油画人物画得好,而山水风景却是中国画最优;讨厌西装;等等。这为前面所讲的林语堂倡导“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思想、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的身份以及发表“子见南子”戏剧作品作了详细的注解,使同学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到人物的精神内核,产生共鸣。

 

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并延伸到“新道家”的概念,剖析出林语堂先生对于政治的敏锐感知力和对工业文明、机械文明的理性思考,他虽在国外生活多年,但却从未认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即便他提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道家”思想仍然具有珍贵的时代价值。

“通过文明比较与对话,林语堂看到了美国文明背后之美国政治的悖论与冲突……发现了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价值,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人生论等方面靠近了道家,最终他成为20世纪‘新道家’的代表人物。”这种浑朴天真的智慧充分体现在林语堂先生的翻译和写作生涯里:他写了几部很有名的书,如《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晚年还远赴香港编成了《林语堂汉英词典》;他喜欢乐天派诗人苏轼,并用白话翻译中国明清小说,还写得一手清丽的散文,笔法隽永深刻。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如孔子的智慧。读他的书颇有种中式美学的享受,若要究其来源,或许是前半生身处江浙一带的奇山异水养育了文学之根吧。

讲座进行到尾声时,陈教授还为在座听众提供了六个学术研究方向:林语堂与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儒家、道家、佛教等。期望给后生们以启发。整场讲座中,陈教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并在讲完后与在座的老师同学都进行了回答交流,气氛融洽、其乐融融,颇有一番“讨论穷简牍”的意味。

 

最后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结尾“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此次讲座圆满结束,愿诸君皆能有所得。

 

Copyright © 8188cc威尼斯科研与学科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邮编:361021